专利摘要: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包括一輸入介面、一第一發光模組、一第二發光模組以及一電路板。電路板平行於第一發光模組以及第二發光模組,且電路板之一第一側伸出於第一發光模組與第二發光模組之間之一間隙,使得第一發光模組以及第二發光模組所產生之一第一光束以及一第二光束被電路板之第一側阻擋。
公开号:TW201303657A
申请号:TW100123290
申请日:2011-07-01
公开日:2013-01-16
发明作者:Chung-Yuan Chen
申请人:Primax Electronics Ltd;
IPC主号:G06F3-00
专利说明:
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輸入裝置,尤指一種具有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
觸控輸入裝置之應用相當廣泛,目前市面上有一些觸控輸入裝置同時具備兩種不同之輸入模式。其中觸控輸入裝置具有一發光模組,當發光模組開啟時,觸控輸入裝置顯示預設之圖案而提供第一種輸入模式。當發光模組未開啟時則不顯示圖案,因而提供第二種輸入模式。亦即,使用者可藉由圖案是否被顯示而判斷觸控輸入裝置目前處於何種輸入模式,進而依據其模式輸入訊號。例如發光模組不開啟時,觸控輸入裝置外觀為整面黑色之狀態,輸入模式被預設為控制滑鼠游標之模式,此時,使用者可根據顯示為整面黑色之觸控輸入裝置時而進行移動滑鼠及點選之動作。而於發光模組開啟時觸控輸入裝置顯示發光之鍵盤,輸入模式被預設為控制鍵盤的模式,此時,使用者可根據被顯示之發光之鍵盤圖案而透過觸控輸入裝置輸入文字以及符號等。因此,此種發光觸控輸入裝置之設計重點在於如何確保於發光模組未開啟時不顯示圖案,而於發光模組開啟時才顯示發光之圖案,以避免使用者發生混淆之情形。
請參閱圖1,其為一種習知發光輸入裝置之結構側視示意圖。習知發光輸入裝置1包括一輸入介面11、一發光模組12以及麥拉片13(Mylar plate),其由下而上依序為輸入介面11、發光模組12以及麥拉片13。輸入模組11用以被使用者以手指或筆觸發而產生相對應之訊號,發光模組12包含一發光元件121以及一導光板122,發光元件121用以產生光束(未顯示於圖中),而導光板122位於發光元件121之一側,用以引導光束,使光束投射至輸入介面11,其中發光元件121係為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麥拉片13具有複數發光圖案131,該複數發光圖案131係設置於麥拉片13之一下表面133上,其中複數發光圖案131係以遮光率約98%之透光黑色油墨印製而成,而其下表面133上除了複數發光圖案131以外之區域則以不透光黑色油墨印製而形成複數遮光層132。因此,光線僅能穿透麥拉片13之下表面133上印製有複數發光圖案131之位置,其他區域則無法透光。當發光輸入裝置1之發光模組12未被開啟時,環境中仍有微弱之光線進入發光輸入裝置1,但由於發光圖案131之區域遮光率約為98%,而使用者無法以肉眼辨別經由此區域透出的2%環境中之微弱光線之光量,因此麥拉片13上之複數發光圖案131不會被呈現出來,亦即不會被使用者看見。當發光輸入裝置1之發光模組12被開啟時,有大量的光束進入發光輸入裝置1,此時,雖然僅有2%之光線能穿透麥拉片13,其光量已足以使人眼辨別其光量之差異而可觀察到發光之複數發光圖案131,以便使用者辨識發光輸入裝置1上之發光之複數發光圖案131所指示之輸入的位置。上述為習知觸控輸入裝置之結構以及其功能。
然而,隨著科技之發展,觸控輸入裝置之功能更加豐富,市面上即推出一種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請參閱圖2,其為習知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之結構側視示意圖。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2包括一輸入介面21、一第一發光模組22、一第二發光模組23、一電路板24、一遮光板25以及一保護層26。其由下而上依序為輸入介面21、第二發光模組23、遮光板25、第一發光模組22以及保護層26。第一發光模組22包含一第一發光元件221以及一第一導光板222,第一發光元件221用以產生一第一光束(未顯示於圖中),而第一導光板222位於第一發光元件221之一側,用以引導第一光束,使第一光束投射至輸入介面21,且第一導光板222具有複數第一發光圖案2221,其設置於第一導光板222之一下表面2222。也就是說,當第一發光元件221產生第一光束時,第一導光板222上之第一發光圖案2221被顯示,其中複數第一發光圖案2221係構成用以輸入字母之英數鍵盤介面。
而第二發光模組23包含一第二發光元件231以及一第二導光板232,第二發光元件231用以產生一第二光束(未顯示於圖中),而第二導光板232位於第二發光元件231之一側,用以引導第二光束,使第二光束投射至輸入介面21,且第二導光板232具有複數第二發光圖案2321,其設置於第二導光板232之一下表面2322。也就是說,當第二發光元件231產生第二光束時,第二導光板232上之第二發光圖案231被顯示,其中複數第二發光圖案2321係構成用以輸入中文文字之中文鍵盤介面,且第一發光元件221以及第二發光元件231皆為發光二極體。
圖2中,保護層26設置於第一發光模組22之上方,保護層26用以保護第一發光模組22使其避免受到外力之碰撞或摩擦。保護層26具有一遮光層261,且遮光層261設置於保護層26之一上表面262,遮光層261用以遮蔽大部分之第一光束、大部分之第二光束或外來光線,其中遮光層261係利用遮光油墨於其上表面上印刷而形成,且遮光層261之預定遮光率約為98%。電路板24設置於第一發光模組22以及第二發光模組23之一側,且與遮光板25互相垂直。而第一發光元件221以及第二發光元件231係設置於電路板24,由圖2可知,第一發光元件221以及第二發光元件231係一種正向式發光二極體。
而遮光板25係設置於第一導光板222以及第二導光板232之間,用以遮蔽第一發光元件221所產生之第一光束而避免第一光束被投射至第二導光板232而影響第二發光模組23之第二發光圖案2321顯示於第二導光板232上。同理,遮光板25亦用以遮蔽第二發光元件231所產生之第二光束而避免第二光束被投射至第一導光板222而影響第一發光模組22之第一發光圖案2221顯示於第一導光板222上。
當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2之第一發光模組22以及第二發光模組23未被開啟時,環境中仍有微弱之光線進入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2,但由於遮光層261之預定遮光率約為98%,而使用者無法以肉眼辨別經由遮光層261透出的2%環境中之微弱光線之光量,因此第一導光板222以及第二導光板232上之複數第一發光圖案2221以及複數第二發光圖案2321不會被呈現出來,亦即不會被使用者看見。而當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2之第一發光模組22被開啟時,有大量之第一光束進入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2,此時,雖然僅有2%之光線能穿透遮光層261,其光量已足以使人眼辨別其光量之差異而可觀察到發光之複數第一發光圖案2221,以便使用者辨識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2上之第一發光圖案2231所指示之輸入的位置。而其第二發光模組23被開啟時之運作情形與其第一發光模組22之運作情形完全相同,而不再贅述。
根據上述可知,習知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2可提供二種發光圖案,以便使用者根據其顯示之第一發光圖案2221或第二發光圖案2321而得知習知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2目前可進行何種鍵盤之輸入。然而,習知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2中,其電路板24係與第一導光板222互相垂直,造成其結構之厚度太大。
本發明之目的在提供一種較輕薄之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包括:一輸入介面,用以被觸碰而產生一觸控訊號;一電路板,設置於該輸入介面之下方;一第一發光模組,設置於該電路板之一第一面上且具有一第一發光圖案,用以產生一第一光束且該第一光束穿過該輸入介面而顯示該第一發光圖案;以及一第二發光模組,設置於該電路板之一第二面上且具有一第二發光圖案,用以產生一第二光束且該第二光束穿過該輸入介面而顯示該第二發光圖案;其中該電路板之一第一側伸出於該第一發光模組以及該第二發光模組之間之一間隙而阻擋該第一光束或該第二光束。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更包括一保護層,設置於該輸入介面上,用以保護該輸入介面,且該保護層包括一遮光區域以及一透光區域,該遮光區域環繞於該透光區域,且該遮光區域用以遮蔽該第一光束或該第二光束;而該透光區域用以因應該第一光束或該第二光束而顯示該第一發光圖案或該第二發光圖案,且該透光區域具有一預定遮光率;其中當該第一發光模組或該第二發光模組未被驅動且該第一光束或該第二光束未被產生時,該第一發光模組或該第二發光模組因應該預定遮光率而不顯示該第一發光圖案或該第二發光圖案。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當該第一光束或該第二光束未被產生時,來自該輸入裝置外之一外來光線被具有該預定遮光率之該透光區域遮蔽而不顯示該第一發光圖案或該第二發光圖案,其中該預定遮光率係介於75%~80%之間。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發光模組包括一第一發光元件以及一第一導光板,該第一發光元件設置於該電路板之該第一面上,用以產生該第一光束;而該第一導光板疊置於該電路板之該第一面上且位於該第一發光元件之一第一側,用以引導該第一光束投射至該輸入介面;而該第二發光模組包括一第二發光元件以及一第二導光板,該第二發光元件設置於該電路板之該第二面上,用以產生該第二光束;而該第二導光板疊置於該電路板之該第二面上且位於該第二發光元件之一第一側,用以引導該第二光束投射至該輸入介面。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發光元件以及該第二發光元件皆係側向式發光二極體,且該電路板係平行於該第一導光板以及該第二導光板。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發光圖案係設置於該第一導光板之一上表面或一下表面上,而該第二發光圖案係設置於該第二導光板之一上表面或一下表面上,且該第一發光圖案以及該第二發光圖案皆係藉由複數微導光結構密集排列而成。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電路板更包括一白色亮面阻焊油墨,用以反射該第一光束或該第二光束;其中該白色亮面阻焊油墨係於該電路板之該第一面以及該第二面上藉由印刷技術而形成。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亦提供一種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包括:一輸入介面,用以被觸碰而產生一觸控訊號;一電路板,設置於該輸入介面之下方;一第一發光模組,設置於該電路板之一第一面上且具有一第一發光圖案,用以產生一第一光束且該第一光束穿過該輸入介面而顯示該第一發光圖案;一第二發光模組,設置於該電路板之一第二面上且具有一第二發光圖案,用以產生一第二光束且該第二光束穿過該輸入介面而顯示該第二發光圖案;以及一遮光元件,設置於該電路板之一第一側且位於該第一發光模組以及該第二發光模組之間,用以阻擋該第一光束或該第二光束。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更包括一保護層,設置於該輸入介面上,用以保護該輸入介面,且該保護層包括一遮光區域以及一透光區域,該遮光區域環繞於該透光區域,且該遮光區域用以遮蔽該第一光束或該第二光束;而該透光區域用以因應該第一光束或該第二光束而顯示該第一發光圖案或該第二發光圖案,且該透光區域具有一預定遮光率;其中當該第一發光模組或該第二發光模組未被驅動且該第一光束或該第二光束未被產生時,該第一發光模組或該第二發光模組因應該預定遮光率而不顯示該第一發光圖案或該第二發光圖案。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當該第一光束或該第二光束未被產生時,來自該輸入裝置外之一外來光線被具有該預定遮光率之該透光區域遮蔽而不顯示該第一發光圖案或該第二發光圖案,其中該預定遮光率係介於75%~80%之間。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發光模組包括一第一發光元件以及一第一導光板,該第一發光元件設置於該電路板之該第一面上,用以產生該第一光束;而該第一導光板疊置於該電路板之該第一面上且位於該第一發光元件之一第一側,用以引導該第一光束投射至該輸入介面;而該第二發光模組包括一第二發光元件以及一第二導光板,該第二發光元件設置於該電路板之該第二面上,用以產生該第二光束;而該第二導光板疊置於該電路板之該第二面上且位於該第二發光元件之一第一側,用以引導該第二光束投射至該輸入介面。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發光元件以及該第二發光元件皆係側向式發光二極體,且該電路板係平行於該第一導光板以及該第二導光板。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發光圖案係設置於該第一導光板之一上表面上或一下表面上,而該第二發光圖案係設置於該第二導光板之一上表面上或一下表面上,且該第一發光圖案以及該第二發光圖案皆係藉由複數微導光結構密集排列而成。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遮光元件係設置於該第一導光板之一下表面上或該第二導光板之一上表面上,且該遮光元件係以塗抹方式、噴灑方式、印刷方式或黏貼方式形成於該第一導光板之該下表面上或該第二導光板之該上表面上之遮光材料。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遮光元件係一塑膠薄片、一海綿或一遮光板,其設置於該第一導光板以及該第二導光板之間之一間隙中且位於該電路板之該第一側。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電路板更包括一白色亮面阻焊油墨,用以反射該第一光束或該第二光束;其中該白色亮面阻焊油墨係於該電路板之該第一面以及該第二面上藉由印刷技術而形成。
鑑於習知技術之缺陷,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請參閱圖3,其為本發明具有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側視圖。具有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3包括一輸入介面31、一第一發光模組32、一第二發光模組33、一電路板34以及一保護層35。其由下而上依序為第二發光模組33、電路板34、第一發光模組32、輸入介面31以及保護層35。輸入介面31用以被使用者以手指或筆觸發而產生相對應之觸控訊號,於本較佳實施例中,輸入介面31係為可透光之一電阻式觸控感測器。第一發光模組32包含一第一發光元件321以及一第一導光板322,第一發光元件321用以產生一第一光束(未顯示於圖中),而第一導光板322位於第一發光元件321之一第一側,用以引導第一光束,使第一光束投射至輸入介面31,且第一導光板322具有複數第一發光圖案3221,其設置於第一導光板322之一下表面3222。也就是說,當第一發光元件321產生第一光束時,第一導光板322上之第一發光圖案3221被顯示。
第二發光模組33包含一第二發光元件331以及一第二導光板332,第二發光元件331用以產生一第二光束(未顯示於圖中),而第二導光板332位於第二發光元件331之一第一側,用以引導第二光束,使第二光束投射至輸入介面31,且第二導光板332具有複數第二發光圖案3321,其設置於第二導光板332之一下表面3322。也就是說,當第二發光元件331產生第二光束時,第二導光板332上之第二發光圖案3321被顯示。於本較佳實施例中,每一第一發光圖案3221以及每一第二發光圖案3321係藉由微導光結構密集排列而成,且微導光結構可採用密集排列之微結構(例如微透鏡、V型切口)或密集排列之網點。形成發光圖案之微導光結構係用以影響第一導光板322或第二導光板332內局部光線的入射角,破壞其全反射路徑而讓光線折射穿透第一導光板322或第二導光板332,使微導光結構位置上方透出光線而呈現第一發光圖案3221或第二發光圖案3321。
於本較佳實施例中,複數第一發光圖案3221係設置於第一導光板322之一下表面3222上,而複數第二發光圖案3321則設置於第二導光板332之一下表面3322上。而於其他較佳實施例中,複數第一發光圖案亦可設置於第一導光板之一上表面上,同樣地,複數第二發光圖案則可設置於第二導光板之一上表面上。
圖3中,保護層35設置於輸入介面31之上方,保護層35用以保護輸入介面31。保護層35包括一透光區域351以及一遮光區域352,遮光區域352環繞於透光區域351(請參照圖5),且遮光區域352用以遮蔽第一光束、第二光束或外來光線。透光區域351用以因應第一光束或第二光束而顯示第一發光圖案3221或第二發光圖案3321,且透光區域351具有一預定遮光率,其中預定遮光率係介於75%~80%之間。電路板34設置於第一發光模組32以及第二發光模組33之一側,且電路板34係平行於第一導光板322以及第二導光板332。
接下來請參閱圖4,其為本發明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之第一發光元件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設置於電路板上之另一視角結構示意圖。電路板34具有一第一金屬接點343以及一第二金屬接點344,第一金屬接點343係設置於電路板34之一第一面341上,而第二金屬接點344則設置於電路板34之一第二面342上。第一發光元件321係設置於電路板34之第一面341上,且第一發光元件321係以一焊接元件36透過焊接方式而連接於位於其第一面341上之第一金屬接點343,於本較佳實施例中,焊接元件36係為錫金屬。而第二發光元件331則設置於電路板34之第二面342上,且第二發光元件331同樣係以焊接元件36透過焊接方式而連接於其第二面342上之第二金屬接點344。由圖4可知,第一發光元件321以及第二發光元件331皆為側向式發光二極體。另外,電路板34更包括一白色亮面阻焊油墨346,用以反射第一光束或第二光束,且其白色亮面阻焊油墨346係於電路板34之第一面341以及第二面342上藉由印刷技術而形成。
需特別說明的是,圖3中,第一發光模組32以及第二發光模組33之間具有一間隙G,且電路板34之一第一側345伸出於該間隙G中,使得第一發光元件321所產生之第一光束可被電路板34之第一側345阻擋,而避免第一光束通過該間隙G以影響第二發光模組33。同理,第二發光元件331所產生之第二光束亦被電路板34之第一側345阻擋,因此第二光束不通過該間隙G以影響第一發光模組32。
當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3之第一發光模組32以及第二發光模組33未被驅動且第一光束以及第二光束未被產生時,第一發光模組32以及第二發光模組33因應透光區域351之預定遮光率而不顯示第一發光圖案3221以及第二發光圖案3321。其原因在於,當其第一發光元件321以及第二發光元件331皆不產生光束時,僅有周邊環境中之微弱外來光線可進入保護層35之透光區域351中,並由於其透光區域351之預定遮光率為75~80%,使得進入其透光區域351之微弱光線有75%~80%會被透光區域351吸收,其餘20~25%之光線則穿過輸入介面31而入射至第一導光板322。當其餘20~25%之光線抵達第一導光板322之下表面3222上之微導光結構時,由於不同方向之光線入射至微導光結構時之入射角度不同,約有一半之光線會經折射而繼續往第一導光板322之下方前進,因此僅剩約10%之光線會被反射而往輸入介面31之方向行進。於光線被反射之過程中,透光區域351再次吸收光線,使得僅剩約2%之光線透出透光區域351,且無法呈現第一發光圖案3221以及第二發光圖案3321,亦即使用者不會看見第一發光圖案3221以及第二發光圖案3321。
請參閱圖5,其為本發明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之第一發光模組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被開啟之結構上視示意圖。當第一發光模組32被啟動而開啟第一發光元件321時,大量的第一光束從側邊進入第一導光板322,且部分第一光束被電路板34之第一側345阻擋並被電路板34表面上之白色亮面阻焊油墨346反射而再次進入第一導光板322。當進入第一導光板322之第一光束經過微導光結構所組成之第一發光圖案3221時,其第一光束因全反射路徑被微導光結構破壞而往第一導光板322之上方行進。其第一光束通過輸入介面31並進入保護層35之透光區域351時,大約有75~80%之第一光束會被透光區域351吸收,使得約20~25%之第一光束得以通過而呈現發光之第一發光圖案3221,且其發光之第一發光圖案3221可被使用者看見,如圖5所示。
關於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3之第二發光模組33被啟動之運作情形係與上述第一發光模組32為同理,而不再多加說明。綜言之,當其第二發光模組33被啟動時,其發光之第二發光圖案3321可被使用者看見,如圖6所示。由圖5以及圖6可知,複數第一發光圖案3221係構成用以輸入字母以及符號之鍵盤介面,而複數第二發光圖案3321係構成用以控制音樂播放之音樂播放介面。
本較佳實施例之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3中,其電路板34係與第一導光板322以及第二導光板332互相平行,故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3之厚度可被降低而實現輕薄化。另外,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3中不需額外設置遮光元件,而直接利用電路板34之結構遮蔽第一光束以及第二光束,因此可降低成本。
再者,本發明更提供一第二較佳實施例。請參閱圖7,其為本發明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側視圖。具有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4包括一輸入介面41、一第一發光模組42、一第二發光模組43、一電路板44、一保護層45、一第一遮光元件46以及一第二遮光元件47。其由下而上依序為第二發光模組43、第二遮光元件47、電路板44、第一遮光元件46、第一發光模組42、輸入介面41以及保護層45。輸入介面41用以被使用者以手指觸發而產生相對應之觸控訊號,於本較佳實施例中,輸入介面41係為可透光之一電容式觸控感測器。第一發光模組42包括一第一發光元件421以及一第一導光板422,且第一導光板422具有複數第一發光圖案4221。第二發光模組43包括一第二發光元件431以及一第二導光板432,且第二導光板432具有複數第二發光圖案4321。而保護層45設置於輸入介面41之上方,保護層45用以保護輸入介面41,且保護層45包括一透光區域451以及一遮光區域452。
本較佳實施例中之各元件皆與第一較佳實施例大致上相同,其結構以及功能則不再贅述,而本較佳實施例與第一較佳實施例不同之處有兩點,第一,本較佳實施例之電路板44之一第一側445不伸出於第一發光模組42以及第二發光模組43之間之間隙G’。第二,本較佳實施例額外設置第一遮光元件46以及第二遮光元件47,第一遮光元件46係用以阻擋第一發光元件421所產生之第一光束,而避免其第一光束通過其間隙G’以影響第二發光模組43。而第二遮光元件47則係用以阻擋第二發光元件431所產生之第二光束,而避免其第二光束通過其間隙G’以影響第一發光模組42。
圖7中,第一遮光元件46係設置於第一導光板422之一下表面4222上,且第一遮光元件46可以塗抹方式、噴灑方式、印刷方式或黏貼方式形成於第一導光板422之下表面4222上之遮光材料。而第二遮光元件47係設置於第二導光板432之一上表面4323上,且第二遮光元件47可以塗抹方式、噴灑方式、印刷方式或黏貼方式形成於第二導光板432之上表面4223上之遮光材料。於本較佳實施例中,第一遮光元件46係以遮光油墨塗抹於第一導光板422之下表面4222上而形成之遮光層,而第二遮光元件47係以黏貼方式被固定於第二導光板432之上表面4223上之遮光膠帶。
綜言之,本較佳實施例之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4中,其電路板44同樣與第一導光板422以及第二導光板432互相平行,故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4之厚度可被降低而實現輕薄化。
此外,本發明更提供一第三較佳實施例。請參閱圖8,其為本發明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於第三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側視圖。具有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5包括一輸入介面51、一第一發光模組52、一第二發光模組53、一電路板54、一保護層55以及一遮光元件56。其由下而上依序為第二發光模組53、電路板54(或遮光元件56)、第一發光模組52、輸入介面51以及保護層55。輸入介面51用以被使用者以手指觸發而產生相對應之觸控訊號,於本較佳實施例中,輸入介面51係為可透光之一電容式觸控感測器。第一發光模組52包括一第一發光元件521以及一第一導光板522,且第一導光板522具有複數第一發光圖案5221。第二發光模組53包括一第二發光元件531以及一第二導光板532,且第二導光板532具有複數第二發光圖案5321。而保護層55設置於輸入介面51之上方,保護層55用以保護輸入介面51,且保護層55包括一透光區域551以及一遮光區域552。
本較佳實施例中之各元件皆與第二較佳實施例大致上相同,其結構以及功能則不再贅述,而本較佳實施例與第二較佳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本較佳實施例之遮光元件56係設置於第一導光板522以及第二導光板532之間之一間隙G*中且其位於電路板54之一第一側545,且遮光元件56可採用一塑膠薄片、一海綿或一遮光板。於本較佳實施例中,遮光元件56係為塑膠薄片,且遮光元件56包括一另一透光區域561以及一另一遮光區域562,另一透光區域561之位置係相對於複數第一發光圖案5221以及複數第二發光圖案5321,使複數第一發光圖案5221以及複數第二發光圖案5321得以顯示,而另一透光區域561係位於電路板54之第一側545,用以係用以阻擋第一發光元件521以及第二發光元件531所產生之第一光束以及第二光束,以避免第一光束以及第二光束通過其間隙G*而影響第二發光模組53以及第一發光模組52。
根據上述各較佳實施例可知,本發明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提供一種電路板平行於第一導光板以及第二導光板之結構,並採用側向式發光二極體。使得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與習知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2中其電路板垂直於導光板之結構相比,本發明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具有較輕薄之結構,亦即其厚度較低。另外,當其電路板之第一側伸出於第一導光板以及第二導光板之間之間隙時,其電路板之第一側可阻擋第一光束以及第二光束,而不需額外設置遮光元件,故可降低成本。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因此凡其它未脫離本發明所揭示之精神下所完成之等效改變或修飾,均應包含於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1...發光輸入裝置
2、3、4、5...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
11、21、31、41、51...輸入介面
12、22、23、32、33、42、43、52、53...發光模組
13...麥拉片
24、34、44、54...電路板
25...遮光板
26、35、45、55...保護層
36...焊接元件
46、47、56...遮光元件
121、221、231、321、331、421、431、521、531...發光元件
122、222、232、322、332、422、432、522、532...導光板
131、2221、2321、3221、3321、4221、4321、5221、5321...發光圖案
261...遮光層
262...保護層之上表面
341...電路板之第一面
342...電路板之第二面
343、344...金屬接點
345、445、545...電路板之第一側
346...白色亮面阻焊油墨
351、451、551、561...透光區域
352、452、552、562...遮光區域
2222、3222、4222...第一導光板之下表面
2322、3322...第二導光板之下表面
4323...第二導光板之上表面
G、G’、G*...間隙
圖1係習知背光輸入裝置之結構側視示意圖。
圖2係為習知具有雙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之結構側視示意圖。
圖3係本發明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側視圖。
圖4係本發明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之第一發光元件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設置於電路板上之另一視角結構示意圖。
圖5係本發明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之第一發光模組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被開啟之結構上視示意圖。
圖6係本發明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之第二光模組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被開啟之結構上視示意圖。
圖7係本發明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側視圖。
圖8係本發明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於第三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側視圖。
3...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
31...輸入介面
32、33...發光模組
34...電路板
35...保護層
321、331...發光元件
322、332...導光板
3221、3321...發光圖案
341...電路板之第一面
342...電路板之第二面
345...電路板之第一側
351...透光區域
352...遮光區域
3222...第一導光板之下表面
3322...第二導光板之下表面
G...間隙
权利要求:
Claims (16)
[1] 一種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包括:一輸入介面,用以被觸碰而產生一觸控訊號;一電路板,設置於該輸入介面之下方;一第一發光模組,設置於該電路板之一第一面上且具有一第一發光圖案,用以產生一第一光束且該第一光束穿過該輸入介面而顯示該第一發光圖案;以及一第二發光模組,設置於該電路板之一第二面上且具有一第二發光圖案,用以產生一第二光束且該第二光束穿過該輸入介面而顯示該第二發光圖案;其中該電路板之一第一側伸出於該第一發光模組以及該第二發光模組之間之一間隙而阻擋該第一光束或該第二光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更包括一保護層,設置於該輸入介面上,用以保護該輸入介面,且該保護層包括一遮光區域以及一透光區域,該遮光區域環繞於該透光區域,且該遮光區域用以遮蔽該第一光束或該第二光束;而該透光區域用以因應該第一光束或該第二光束而顯示該第一發光圖案或該第二發光圖案,且該透光區域具有一預定遮光率;其中當該第一發光模組或該第二發光模組未被驅動且該第一光束或該第二光束未被產生時,該第一發光模組或該第二發光模組因應該預定遮光率而不顯示該第一發光圖案或該第二發光圖案。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其中當該第一光束或該第二光束未被產生時,來自該輸入裝置外之一外來光線被具有該預定遮光率之該透光區域遮蔽而不顯示該第一發光圖案或該第二發光圖案,其中該預定遮光率係介於75%~80%之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其中該第一發光模組包括一第一發光元件以及一第一導光板,該第一發光元件設置於該電路板之該第一面上,用以產生該第一光束;而該第一導光板疊置於該電路板之該第一面上且位於該第一發光元件之一第一側,用以引導該第一光束投射至該輸入介面;而該第二發光模組包括一第二發光元件以及一第二導光板,該第二發光元件設置於該電路板之該第二面上,用以產生該第二光束;而該第二導光板疊置於該電路板之該第二面上且位於該第二發光元件之一第一側,用以引導該第二光束投射至該輸入介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其中該第一發光元件以及該第二發光元件皆係側向式發光二極體,且該電路板係平行於該第一導光板以及該第二導光板。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其中該第一發光圖案係設置於該第一導光板之一上表面或一下表面上,而該第二發光圖案係設置於該第二導光板之一上表面或一下表面上,且該第一發光圖案以及該第二發光圖案皆係藉由複數微導光結構密集排列而成。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其中該電路板更包括一白色亮面阻焊油墨,用以反射該第一光束或該第二光束;其中該白色亮面阻焊油墨係於該電路板之該第一面以及該第二面上藉由印刷技術而形成。
[8] 一種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包括:一輸入介面,用以被觸碰而產生一觸控訊號;一電路板,設置於該輸入介面之下方;一第一發光模組,設置於該電路板之一第一面上且具有一第一發光圖案,用以產生一第一光束且該第一光束穿過該輸入介面而顯示該第一發光圖案;一第二發光模組,設置於該電路板之一第二面上且具有一第二發光圖案,用以產生一第二光束且該第二光束穿過該輸入介面而顯示該第二發光圖案;以及一遮光元件,設置於該電路板之一第一側且位於該第一發光模組以及該第二發光模組之間,用以阻擋該第一光束或該第二光束。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更包括一保護層,設置於該輸入介面上,用以保護該輸入介面,且該保護層包括一遮光區域以及一透光區域,該遮光區域環繞於該透光區域,且該遮光區域用以遮蔽該第一光束或該第二光束;而該透光區域用以因應該第一光束或該第二光束而顯示該第一發光圖案或該第二發光圖案,且該透光區域具有一預定遮光率;其中當該第一發光模組或該第二發光模組未被驅動且該第一光束或該第二光束未被產生時,該第一發光模組或該第二發光模組因應該預定遮光率而不顯示該第一發光圖案或該第二發光圖案。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其中當該第一光束或該第二光束未被產生時,來自該輸入裝置外之一外來光線被具有該預定遮光率之該透光區域遮蔽而不顯示該第一發光圖案或該第二發光圖案,其中該預定遮光率係介於75%~80%之間。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其中該第一發光模組包括一第一發光元件以及一第一導光板,該第一發光元件設置於該電路板之該第一面上,用以產生該第一光束;而該第一導光板疊置於該電路板之該第一面上且位於該第一發光元件之一第一側,用以引導該第一光束投射至該輸入介面;而該第二發光模組包括一第二發光元件以及一第二導光板,該第二發光元件設置於該電路板之該第二面上,用以產生該第二光束;而該第二導光板疊置於該電路板之該第二面上且位於該第二發光元件之一第一側,用以引導該第二光束投射至該輸入介面。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其中該第一發光元件以及該第二發光元件皆係側向式發光二極體,且該電路板係平行於該第一導光板以及該第二導光板。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其中該第一發光圖案係設置於該第一導光板之一上表面上或一下表面上,而該第二發光圖案係設置於該第二導光板之一上表面上或一下表面上,且該第一發光圖案以及該第二發光圖案皆係藉由複數微導光結構密集排列而成。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其中該遮光元件係設置於該第一導光板之一下表面上或該第二導光板之一上表面上,且該遮光元件係以塗抹方式、噴灑方式、印刷方式或黏貼方式形成於該第一導光板之該下表面上或該第二導光板之該上表面上之遮光材料。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其中該遮光元件係一塑膠薄片、一海綿或一遮光板,其設置於該第一導光板以及該第二導光板之間之一間隙中且位於該電路板之該第一側。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其中該電路板更包括一白色亮面阻焊油墨,用以反射該第一光束或該第二光束;其中該白色亮面阻焊油墨係於該電路板之該第一面以及該第二面上藉由印刷技術而形成。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201329566A|2013-07-16|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顯示裝置以及輸入裝置
US8537140B2|2013-09-17|Illuminated touch sensitive surface module and illuminated device thereof
US9626043B2|2017-04-18|Optical touch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cal touch location
US20170098146A1|2017-04-06|Product with coding pattern
TWI446240B|2014-07-21|具有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
TW201500815A|2015-01-01|背光模組
KR20180037749A|2018-04-13|디스플레이 장치
TW201337870A|2013-09-16|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
TW201426801A|2014-07-01|具有發光按鍵之感應式鍵盤裝置
CN103208235A|2013-07-17|具有多层发光图案的显示装置以及输入装置
TW201426797A|2014-07-01|具有發光按鍵之鍵盤裝置
TWI438665B|2014-05-21|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
JP6757779B2|2020-09-23|非接触入力装置
TW201310282A|2013-03-01|發光鍵盤
TWI442281B|2014-06-21|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
JP2017516286A|2017-06-15|光発生源を用いた光拡散
US11119590B2|2021-09-14|Opto-electronic module
TW201324286A|2013-06-16|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顯示裝置以及輸入裝置
CN102955592A|2013-03-06|具有多层发光图案的输入装置
CN103187006A|2013-07-03|具有多层发光图案的显示装置以及输入装置
TWI531931B|2016-05-01|發光鍵盤
TW201307916A|2013-02-16|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
CN102880353A|2013-01-16|具有多层发光图案的输入装置
JP2013127727A|2013-06-27|入力装置
TWI444869B|2014-07-11|具有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TWI438665B|2014-05-21|
US20130002727A1|2013-01-03|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JP4330700B2|1999-06-10|2009-09-16|東芝モバイル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平面表示装置|
JP2002133907A|2000-10-25|2002-05-10|Seiko Epson Corp|照明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装置|
US6734926B2|2002-09-13|2004-05-11|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oration|Display apparatus with a reduced thickness|
WO2004077387A1|2003-02-27|2004-09-10|Bang & Olufsen A/S|Metal structure with translucent region|
JP5115284B2|2008-04-02|2013-01-09|豊田合成株式会社|スカッフプレート|
US20100259485A1|2009-04-08|2010-10-14|Cheng-Yen Chuang|Touch keyboard input device enabling pattern switching|
US8297781B2|2009-04-24|2012-10-30|Intellectual Discovery Co., Ltd.|Multi-color illuminating back light structure|
US8564731B2|2009-12-23|2013-10-22|Lg Electronics Inc.|Display device|
JP2012231083A|2011-04-27|2012-11-22|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バックライ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US9542018B2|2012-11-12|2017-01-10|Htc Corporation|Touch panel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W201907429A|2017-07-05|2019-02-16|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具有遊戲功能之發光鍵盤|
法律状态:
2016-02-21|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TW100123290A|TWI438665B|2011-07-01|2011-07-01|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TW100123290A| TWI438665B|2011-07-01|2011-07-01|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
US13/222,541| US20130002727A1|2011-07-01|2011-08-31|Input device with multiple layers of luminous patterns|
[返回顶部]